20世纪初中餐馆在美兴盛的起因探究
几乎每个美国社区都有中餐馆--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呢?背后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,还深度揭示了美国移民法带来的社会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影响。在20世纪初期,中餐这个民族菜系餐饮行业在美国开始迅速发展的同时,竟然是当时美国社会反华情绪高涨弥漫的时期。在美国大众怀疑华人吃猫狗鼠肉的情况下,这些中餐馆是如何大量开业的呢?为了解开这个难题,以解释中国人在美国的商业决策。麻省理工学院法律历史研究员 Heather R Lee 曾作了一项档案研究,分析了历史统计数据,结果显示了曾经的排华法案及美国移民法,影响并鼓励了潜在移民者以变通方式适应法规,讽刺性的刺激了於1915-1947年的50年间最早期中餐馆在美国的迅速发展。
排华法律意外刺激了华人在美国开餐馆
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初是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县城群来到美国的,1849年加州淘金热之后,他们的经济财富与北美的机会联系在一起。年轻人到美国工作,把钱寄回中国的亲戚家,定期临时回家。但这种漂洋苦力和赚钱回乡探亲的循环在1882年美国通过《排华法案》后,几乎行不通了。从1882年5月6日-1947年12月17日近50年,这部严苛的排华法案禁止中国劳工入境,封堵了华人移民美国的大门。然而,最终通过了一项”商人签证优惠“法规,令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所有者可以获得"商人身份" (Merchant Visa),从而使他们能够进入美国并担保亲属。在美国本地和来自中国的商人们纷纷开设起餐馆,以此绕过美国移民法的限制。特别在1915年,出现了一个法庭诉讼案的判决,裁定一位中国餐馆的老板可获得特殊行业的移民特权资格。由此,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潮都集中到了餐饮业。刺激了二十世纪初期华人热衷於在美国设中餐馆的趋势。
二十世纪初,美国的中餐馆数量呈爆炸式增长。1910年至1920年,纽约市的中餐馆数量几乎翻了两番,随后的十年间又翻了一番多。到1920年,纽约餐馆的年销售额为7790万美元,1930年上升到1.542亿美元。华人洗衣店曾经是华工的最大雇主,但到了1930年,中餐馆已成为华工的最大雇主--从此保留了这一殊荣。
尽管华人要获得商人身份远非易事,但餐馆和餐馆就业的这种爆炸性增长还是持续的发展中。美国对餐馆商人身份的要求标准愈来愈严格和任意限制。移民局限制了只给 "高级 "餐馆的主要投资人才能获得商人签证 (Merchant Visa) ,这些人还必须全职管理他们的餐馆至少一年,在此期间不能担任低端工作,例如收银员、服务员或帮厨洗碗之类的琐碎工作。移民局人员為了预防申请人说谎,还附加了一条政策,申请人必须约请两名白人证人,以确认他们的说辞是可信的。除了少数例外,移民局还规定了,每家餐馆只批准一名主要股东获得商人签证。
当时得华人很快适应了这一政策,将自己的餐馆改造成符合美国移民局严格规定的餐馆。在上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,华人开的豪华餐馆被称为 “杂碎大饭店” (Chop Suey Palace),其投入开店的资金按2015年货币计算,平均为9万至15万美元。由于很少有华人真正有那么多钱,于是出现华人集中资源,以合伙经营的方式开餐馆。主要投资人之间每隔一年或一年半就轮流担任管理职务,按排序轮换申请移民资格,以获得合法居留的商人签证。此外,為了获得更多的见证人,为移民申请作证,许多华人餐馆非常乐意与美国白人商贩做生意。在这样的应对策略之下,许许多多的华人通过参与每一家中餐厅的经营,逐一申请到商人签证的合法移民身份;而每一家中餐馆也最大限度地帮助了能获得商人身份资格的人数。
*资料摘译自Heather R Lee 著书,麻省理工学院 法律与历史研究员
相关内容

中餐通訊》週刊March 12 2025 1)携手美國烹饪联合會,邀您共塑亚洲美食之未来 2)2025年餐饮消费流行食尚的下一个 3)如果 ICE 来到您的餐厅,您应该怎么做? 4)“甄选美味・文达相会” 活动即将举行
09/11,2020【獨家專題】盤點成功中餐館背後的女人
女人像“水”,看似柔弱無力,內心卻有著綿延不絕的韌性... 12/10,2012特朗普跨界纽约餐饮? 纽约开了一家特朗普披萨店
04/15,202561岁中餐馆老板被ICE逮捕!中餐馆老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被ICE逮捕的情况?
04/15,2025美国小费免税新规引争议,DoorDash 送餐员何去何从?
04/15,2025立法提案拟提升联邦最低时薪至17美元,餐饮业堪忧,恐引发倒闭与失业潮
04/15,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