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86年,靠三代人的努力,泰森食品如何成为“全球第一肉企”?

2023-01-29 01:52  来源: 网络

肯德基、麦当劳这些快餐店已经成为我们眼中美国快餐业的代表,其中多数企业所需的肉食品都是由泰森食品这一企业提供。创建于1935年的泰森食品,是如何在86年内,占据美国肉食品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,成为世界食品巨头的呢?

三代人的共同努力

泰森的创始人约翰·泰森原是一个帮别人拉货的卡车司机。1936年,约翰在报纸上看到一条“芝加哥的肉鸡比阿肯色价格高”的新闻。凭借敏锐的直觉,泰森感受到其中中蕴含大量商机。

于是约翰凭借开卡车积累的经验,买了一卡车肉鸡并运往芝加哥,由此挣到了第一桶金。此时的美国仍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下,但是鸡肉作为市场最受欢迎的高端肉类,仍然具有大量市场。

此后,约翰开始向更远的地方进行销售,开拓美国更多的市场,从中赚取高额差价。第二年,约翰发现,单单倒卖肉鸡的利润并不太高,既然市场上的肉鸡不愁销路,不如直接进军肉鸡养殖业,将养殖业务与销售业务两手都抓起来。

五十年代,由于家族养鸡业务的迅速发展,他的儿子唐纳德从大学退学回家,帮助父亲打理养殖生意。上过大学的唐纳德一眼看到了养殖产业产业链下游,即食品加工的无限可能,于是撺掇父亲向银行贷款。

1958年,泰森的第一座屠宰场落地,属于唐纳德管理的泰森食品才刚刚起步。

审时度势,乘风而起

上世纪五十年代,市场对肉鸡的热情不减,但是时常波动的肉鸡价格让众人望而却步。唐纳德此时想:大扩张一定是时代的发展趋势,如果我能够将大部分商户挤出肉鸡市场,那么肉鸡的价格一定能稳定下来。

在1963年,唐纳德开始发行泰森股票。一边扩大公司规模,一边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调整。收购饲料厂、鸡舍、食品加工厂等,将全部产业流程都紧紧攥在自己的手里,不仅避免了各个环节的价格波动,还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,将利润全部收入自己的口袋。

在养殖和供应链的优势下,泰森再次找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——冷冻鸡肉。借助全国便利的物流交通的支持下,速冻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高,泰森的业务规模越做越大。

现今,在快餐文化兴起的大背景下,为快餐稳定提供的肉食品来源的泰森食品更加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,在如今的全球市场上,泰森已经能够固定为90%的快餐厅供应肉食品。

新时代,新挑战

泰森的成长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。首先面对多元化和高数量的餐厅供应,泰森要把握好每个餐厅的偏好口味,并对此进行不断改良和创新,推出新品,保持创新能力。

其次,在近年食品问题越发突出,人们对于快餐业鸡肉是否存在激素问题充满质疑和恐惧。受此影响,泰森营收与利润一降再降。

最后,在全球盛行环境保护的共识下,食品加工厂受到了人们的大量质疑。尽管泰森一再保证将会减少环境污染,但这场还未到来的改革仍然疑云重重。


微信公众平台:搜索“中餐日报”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