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外用餐区永久化?反对声四起!商家反应也两极

2021-07-30 02:35  来源: 网络

纽约州长葛谟(Andrew Cuomo)月初签法,将餐馆、酒吧使用属于市府管辖的街道和人行道,提供户外就餐的方式再延长一年。

而市府的户外用餐修正新规也进入公听阶段,曼哈顿下城第二、第三社区委员会均对「永久化」提出反对。在疫期一度风行,助业者度难关的室外用餐区,如今却引发生活品质争议。
户外用餐区流行,居民抱怨生活品质因此降低。(记者张晨╱摄影)
回顾一年多前,各地商改区将户外用餐这一新概念引入,并力推商家参与;而冷清的
华埠开始时参与度较低,业者因对根据楼宇局规定, 餐位宽度不得超过八呎,必须在店铺正前方,且不能超过前总宽度,而华埠商铺紧邻,原本的车位也几乎全被占据; 且常见因人行道受阻,行人不得不穿梭车阵的画面。
非营利组织「欢迎来华埠」(Welcome to Chinatown)针对华埠居民、商家的民意调查,68.9%认为户外用餐区让人行道变得更窄,地上的电线、餐馆的垃圾,也成为反对主要理由。
数据显示,全市已经将8550个停车格转变为户外用餐座位。居民表示,华埠紧邻下城政府办公圈,停靠的车辆大部分为特殊牌照,若今后恢复疫情前的实体办公,包厘街(Bowery)、坚尼路的交通压力将加剧。
除华埠外,下东城因是小型酒吧、餐厅的聚集地,住商混合也使居民叫苦连连;且周边可负担房的住户多为华人,年近七旬的刘丽娟形容「狂欢至天明」,街道上的大麻味也会飘进家中。
华埠商改区执行总监陈作舟表示,华埠每天有700到800个停车位被公职人员占用,社区大小约300间餐饮店,若全部提供户外餐位,也仅占100多个车位,但对业者而言却是救命稻草。
他指出,户外餐位施工费用少则数千多则上万,民众抱怨生活质量,一旦疫情回升、限制堂食或需要重建,业者成本增加,但资源未增,关店是迟早的事; 「那时,空店、人流稀少等问题恐将回归,需要整体考量,而不是一味打压还单一群体。」

8大道的户外餐区主要集中在52街至62街间,大道上的业者因受车道限制,搭建的木棚较简单,能容纳的桌椅也较少;街道内的业者,则因空间较大, 可增的餐座更多,也更愿意花钱装饰。
户外餐区使用率偏低,业者拆除部分餐座。(记者颜洁恩╱摄影)
纽约市
天气温升高,顾客都不太使用户外用餐区域。(记者颜洁恩/摄影)
然而自纽约市堂食开放以来,8大道商区的户外用餐区几乎是空置状态,许多仅剩木棚,不摆放桌椅;业者指防疫疲劳,大众对病毒的恐惧大减,加上市府解除防疫令,民众放心不少,另外则因夏天更想待在有冷气的室内。
针对户外餐区永久化,金皇廷酒楼业者陈善庄认为,对经济的振兴有一定好处,能满足顾客想坐室内或室外; 另外布鲁克林的街道比起华埠宽,引起的交通问题并不多,善加利用还是值得保留。
他说夏天热,木棚搭得再好,白天的使用率还是不高,夜间也只有少数外族裔光顾;业者可能还是要投资装空调,加上市府制定合理方案,才能真正发挥户外餐区的价值。
在8大道经营火锅店的林里举说,夏天吃火锅,顾客更不愿待在室外,考虑餐座会占用街边车位,已拆除部分木棚;一开始以为只是暂时措施,没花太多心思装修,拆了也不会觉得太可惜。
然而随着变种病毒肆虐, 他又担心市府限制堂食,全拆将无法提供户外用餐,两抉择间很苦恼;为防万一,短期内还是保留大部分室外餐座,视疫情再定夺。
随着堂食的开放,以及连日的高温,户外餐厅成为食客的备选,多数顾客仍青睐室内用餐。(记者牟兰/摄影)
根据法拉盛商改区统计,当地约有200多家餐厅,其中10%到20%在疫情高峰期搭建户外用餐区,弥补不能开放堂食的损失;但随着堂食的开放与夏季高温,许多餐厅已拆除户外区域,其中38大道与39大道间的王子街已完全拆除,部分食客宁愿等待室内座位,也不愿在户外用餐。
位于37大道「九汤屋」面馆的老板林国耀表示,疫期他花7万元「重金」打造日式风格的户外餐区,成为食客网上拍照打卡的背景;但天气变热, 户外餐区没有空调,且隔壁店家常将垃圾放在附近,食客更青睐在室内用餐。
林国耀说,日前一名酒醉驾驶凌晨撞毁户外餐区,他只能暂时关闭一侧的座位,等待保险公司赔偿;他说,若能继续开放,可为商家提供更多的座位,弥补疫期受损的生意,他计画重新装修户外餐区,为食客在冬季带来惊喜。
法拉盛商改区执行主任余钿嵩表示,疫情趋缓后,法拉盛的户外用餐区逐渐减少,部分还保留的业者,运营参差不齐,一些没有遵守市府规定, 将户外餐区用于储存食材与商品。
余钿嵩说,户外餐区的政策助业者度过最艰难时期,疫情趋缓,店家也应妥善使用与维护,给社区安全、干净的环境;他提醒,若被当局发现违规使用户外餐区,将面临罚款。


微信公众平台:搜索“中餐日报”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: